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2)
一、学科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属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十五”、“十一五”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十二五”期间所在一级学科植物保护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梯队被黑龙江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评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
本学科现有人员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高级实验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学科成员中有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1人,黑龙江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1人;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1人;教师中80%具有国外、校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本学科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8~15人,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近3年以来本学科成员主持、参加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本学科针对主要农作物上重要害虫开展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具有扎实的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有具备良好的体质、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能在植物保护相关领域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
三、研究方向
1.农业害虫基础研究
对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农作物主要害虫从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开展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农作物抗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有效控制害虫的大区流行与危害、促进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
2.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综合利用农业措施、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适当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开展黑龙江省农作物主要农业害虫防治的关键技术研究,绿色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开发。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对人类、环境和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逾期不能毕业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公共课 |
200101 |
硕士英语Ⅰ |
48 |
3 |
1 |
考试 |
本栏所列课程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
200123 |
硕士英语Ⅱ-1 |
24 |
1.5 |
2 |
考试 |
200124 |
硕士英语Ⅱ-2 |
24 |
1.5 |
2 |
考试 |
200103 |
自然辩证法 |
16 |
1 |
1 |
考试 |
20012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试 |
200115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96 |
0 |
2 |
考试 |
核心课 |
203101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前沿专题讲座 |
32 |
2 |
1 |
考试 |
必须设置学科前沿专题讲座、研究方法类、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 |
203117 |
昆虫数学生态学 |
32 |
2 |
1 |
考试 |
203201 |
昆虫生理学 |
32 |
2 |
2 |
考试 |
203202 |
害虫生物防治原理和技术 |
32 |
2 |
2 |
考试 |
203203 |
昆虫病理学 |
32 |
2 |
1 |
考试 |
203204 |
昆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32 |
2 |
1 |
考试 |
203335 |
技术昆虫学 |
32 |
2 |
1 |
考试 |
选修课 |
203102 |
昆虫分类学原理 |
32 |
2 |
2 |
考试 |
本栏所列课程不得超过15门。选修学分不低于10学分。 |
203301 |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治理 |
32 |
2 |
2 |
考试 |
209105 |
仪器分析 |
32 |
2 |
1 |
考试 |
209120 |
生物技术进展 |
32 |
2 |
1 |
考试 |
209333 |
生物信息学原理与应用 |
48 |
3 |
2 |
考试 |
209336 |
电镜技术 |
32 |
2 |
2 |
考试 |
309307 |
发酵工程操作技术 |
32 |
2 |
1 |
考试 |
309304 |
天然产物开发与次生代谢工程 |
32 |
2 |
1 |
考试 |
203310 |
农业发展与现代化 |
32 |
2 |
2 |
考试 |
203306 |
生物农药创制 |
32 |
2 |
2 |
考试 |
203336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金陵讲堂 |
16 |
1 |
1 |
考查 |
补修课 |
|
普通昆虫学 |
|
|
|
|
必须列出备选目录,不计学分。 |
|
农业昆虫学 |
|
|
|
|
六、学分与修读要求
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及学术活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课程学习不少于33学分。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及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
达到以下标准,准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1. 以前五名(东北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含正式接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JCR 2区及以上SCI检索源期刊论文1篇。
2.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以前五名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3. 国家发明专利,学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学生排名前五名的进入实审阶段授权发明专利1项。
4. 学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学生排名第二、三的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软件与论文研究内容密切相关,得到同行应用。
5. 毕业生参与编写国家级出版社专著1部(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或省级出版社专著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6. 国家二级学会以上或省级一级学会主办的与本学科相关重要科技或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及以上,前3名。
7. 学生研究成果或专利转化到校经费20万元及以上。学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学生排名第二。
8. 延期毕业的硕士生:还未获得上述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且一直在学校从事硕士论文相关研究的研究生,可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参加学位委员会组织的硕士学位申请资格答辩,达到答辩委员2/3以上表决通过的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研究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1. 第二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查阅文献,做预备试验。
2. 第三学期: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和调整论文内容,写出开题报告。
3. 第三学期末:做开题报告。
4. 第四学期:中期考核,完成论文的主要内容。
5. 第五学期:完成论文的其他内容,重复试验,分析数据,整理并发表论文。
6. 第六学期:撰写论文,答辩。
八、主要的学习参考书目及网站
1. 主要参考书目:
Entomology and Pest Management.LarryP.Pedigo, 2001.
Prentice Hall PTR Molecular Cloning (4th ed.): A Laboratory Manual. Michael R. Green. 2012,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U.S.昆虫分类学,袁锋,2006,中国农业出版社.
2. 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农业科学,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Biocontrol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nsect Molecular Biology, Insect Science, Insect Systematics & Evol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st, Management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Journal of Pest Science,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Systematic Entomology.